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道,在美國學術界或職場,少數族裔的名字在成功或失敗方面意味著更深層次的含義,對亞裔更是如此。
  據《亞洲財富新聞》(Asian Fortune News)10日報道,隨著美國勞動力人口結構迅速改變,近期學術界也更加註重對種族歷史的研究,研究顯示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已從常規模式改變成更加隱蔽的方式。例如,“低收入城市青年”(low-income inner-city youth)通常指非裔青年,這樣的短語表達了對非裔的刻板印象,但又不那麼直接。
  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沃頓商學院(Wharton)的研究則揭示了學術界隱含的種族歧視。研究者們假扮大學生,給全美200所大學89個學科專業的6500名教授發郵件,希望預約時間和教授見面。預約郵件的信息相同,只有發送者的姓名不同。這些名字包括白人、非裔、亞裔以及拉丁裔的姓氏。
  研究顯示,典型的白人男性姓名,例如布萊德•安德森(Brad Anderson)最容易獲得教授們的回覆,回覆率達到25%。值得註意的是,美國名牌大學的教師更容易歧視少數族裔,而各族裔中,亞裔學生更容易遭受種族偏見,因為亞裔姓氏很少獲得教授回覆。事實上,教授們看起來最不喜歡搭理華裔姓氏與印度裔姓氏的學生。
  另外,相比其它少數族裔,亞裔在職場中遭受歧視的可能性更大。蓋洛普民調顯示(Gallup Poll)顯示,30~31%的亞太裔受訪者表示曾遭遇就業歧視事件,該比例在所有族裔中最高。不過,雖然亞太裔最容易遭受歧視,卻只有2~3%的就業歧視申訴來自亞太裔居民。
  如果沒有人為干預,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。隨著數字媒體的盛行,網絡求職已越來越普遍,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可能成為職場歧視的誘因。
  有趣的是,相比冠以白人姓名的普通簡歷,同樣冠以白人姓名的高質量簡歷得到的通知面試電話數量增加了30%,而對於非裔求職者來說,同樣高質量的簡歷並沒有獲得相同數量的面試機會。(王青)  (原標題:美學術界存種族歧視 華裔姓氏預約教授最受冷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i13eibyu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